“讲课真的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活。技术活指的是我们要让小朋友们清楚明白地理解到我们的知识点。艺术活指的是我希望我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是有温度的、有深度的,也希望我所表现出来的课堂效果是教学思想、是梦想的出发点。”这是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叶秋雨同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后的感想。
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社区职工子女、少数民族儿童,我校共组建9支重点实践队伍利用暑期开展教育关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进入少数民族村落、进入中小学传授知识,通过“听、说、做、学”的方式,营造校园零欺凌、普及核文化、传承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等,以各式各样的课堂帮助孩子们拓宽知识面、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在手牵着手、心连着心的情感交流中拉进距离,传递知识,传递爱和力量。
“听”青言青语-营造校园“零零欺”
校学生会通过比赛的形式选拔培养一批预防校园欺凌宣讲员,进入晋江市各中小学、社区等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宣讲。宣讲员施兰芯用自己的方法,指出校园欺凌的定义、特点、因素以及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的典型行为,她和孩子们进行互动,根据孩子年龄层次设置课件,在课件上放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动画片,做“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相关小游戏,编预防欺凌的诗歌,孩子们朗朗上口,带孩子沉浸式体验课堂。
“说”所学所想-普及核知识
八方书院组建“强国有我,'核'你一起”社会实践队为晋江市部分中小学、村委会的同学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六场“核”主题宣讲,用他们的所学为同学们带来核知识普及,通过鼓励同学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人造太阳”、用彩泥捏塑华龙宝宝、进行“恐怖箱”游戏等,以各种趣味新颖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消除心中对“核”知识的陌生感。翁馨同学在上课时,曾记得当她问到福林村委会的孩子们对于核工业发展初期的科学家有什么了解吗?一个孩子积极举手回答说:“我知道于敏爷爷,他是氢弹之父!”和大家分享他知道的于敏老先生的相关事迹,励志要向科学家一样,学习“两弹一星”的精神,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做”所长所能-非遗技艺进入大坪回族社区
学生们注重结合专业优势和研究特长,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服务实践中。我校丰泽书院的“民族团结”专项实践团走进大坪回族,在林婷香老师的带领下,该实践团将在学校课堂所学的非遗技艺——捏“妆糕人”带进大坪回族社区暑期乐园的小课堂,由实践团志愿者吴弘萧同学担任小老师,吴弘萧同学聊到“非常开心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东西带到课堂上,不仅能够增强小朋友们保护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而且能够锻炼自己,看到小朋友们拿着手中做好的小成品洋溢出开心的笑容,心情真的很激动。”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小朋友们学习了太极拳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自觉的跟着操练起来,小朋友们纷纷表示:“真的很喜欢哥哥姐姐,不仅学会了很多很多知识,还带着我们一起做运动,能够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学”出科技梦-编程语言进课堂
“原以为编程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没想到他们会表现出这么强的兴趣。”实践团成员陈彦惊奇的说道。双馨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晋江市慎中实验学校。如今,编程教育已经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讲解编程知识,介绍了目前流行的编程语言及其对应的使用领域。在实践团志愿者的指导下,营员们与“编程猫”软件进行了一场闯关游戏,以“恐龙闯关小游戏”为例,以逻辑思维、计算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三大思维为基础,多维主题,构建创意趣味,引导营员们用“编程猫”软件来自主设计游戏,不仅如此,还开设魔方教学,短短几天,同学们就能够在两分钟内完成魔方的复原。陈彦还谈到:“没有想到自己现在在大学所学的编程课能够有一天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成功地让小朋友接触到了编程,激发他们的兴趣。看到他们认真学习的模样,我好几次眼眶微微湿润,原来,我们此行最大的意义,就是点亮他们的科技梦。”